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何岸泉:上海獨立運動(一)

何岸泉:上海獨立運動
自序
上海獨立運動於201811日正式開始。這是中國漢人居住地區第一個公開冒頭露面的宗旨明確的分裂中國運動。
有些民運人士一直支持圖伯特、東突、內蒙和台灣獨立,但對突如其來的上海獨立運動沒有準備。老民運遇到新問題。因為在中國民主的設計師手中,沒有上海獨立的圖紙。他們第一個時間反應是,儂格仄癟三,壞我大事體。緩過神來痛定思痛,苦口婆心的第二句是,退朝,等中國實現民主之後再議。
我之所以發起上海獨立運動,是因為沒人出面,畢竟這麼做非常危險。醫學出身歷史大神劉仲敬先生的姨學,字字血聲聲淚,化作一個字是獨,化作兩個字是分裂,三個字是大洪水,四個字是諸亞諸夏。崇拜姨學的姨粉,出道比郭粉早,人數比郭粉多,腦子比郭粉好使,覺悟比郭粉高,四大天王八大金剛,十二金釵十八羅漢,一百單八將樣樣不缺,唯獨缺一位拋頭露面敢扯上海獨立大旗的人。其次,作為地區獨立運動的發起人,若身在淪陷區,必定面臨牢獄之災。若身在自由國家,家人必受騷擾威脅。而我,因為創作發表《習總日記》的緣故,上海家人已經多年承受着無妄之災,被我牽連受到威脅。最新威脅是剝奪我家人回滬探親,和來美探親的權利。而對於我,因為2016年父親去世我沒申請回滬奔喪,所以他們知道我是一個亡命之徒,鐵石心腸之人,已經斷絕回滬探親的念頭。
反共反專制,反中華文化反大一統,全盤西化三百年殖民地,自由獨立民主,民族發明學等等思想理論,使我義無反顧走上獨立運動的前線,希望能引領各地獨立風潮,為中國之變局打開一個新的缺口,集結一股新的力量。
第一章            遠東的歐洲城市
    非亞亦非夏的上海自由市
人類現代文明以歐洲為震源,震波傳送到諸亞已是強弩之末。而諸夏更在末外。蒙大航海時代和西方列強船堅砲利的恩賜,宛如文明的蟲洞效應,在揚子江之入海口,170多年前的1845年,歐美文明直接以租界的方式,在諸亞諸夏之外,魔術般發明了包括歐美裔華裔在內的上海民族。上海,中國唯一一個歐洲人發明的歐洲城市。直到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管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宣布解散撤離上海為止,近百年間,上海自由市以歐美上海人自治的方式,為人類文明平添了一顆東方之珠。
1845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租界外上海縣城人口約20萬(蘇州約60萬人口,為中國第二大都市),位居全國第12位。至1900年,上海自由市人口超越北京位居第一。1934年,以334萬人口的規模成為世界第六大都市。進出口船舶噸位位居世界第七,進出口貨物總量佔中國的50%以上。之所以獲得如此成就,則歸功於滿清政府根據條約,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在上海實行自治管理,使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自治城邦。歷史學家劉仲敬認為,上海民族的政治傳統完全來自歐洲,跟周邊東亞各民族格格不入。
    兩場上海獨立戰爭
劉仲敬先生在其《諸夏紀事本末》中寫道,1853319日,粵軍(太平天國)攻克南京。185348日,上海自由市納稅人會議決定組織義勇軍(Shanghai Volunteer Corps)自衛,並於同年9月宣布在粵滿戰爭中嚴守中立。義勇軍包括了全部英裔上海成年男子和大部分歐裔上海成年男子,聘請孟加拉第二步槍軍團的軍官Tronson為統領。
185444日之前,滿清軍企圖入侵上海自由市,前往上海縣城消滅小刀會的過程中與租界歐美裔上海人發生衝突。在歐美各國領事和海軍司令聯席會議上,決定向清軍交涉並最後通牒,未果。4日上午,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英美海軍軍艦砲擊並扣押滿清砲艦。下午4時,在美副領事委威瑪帶領下,英美砲艦和海軍陸戰隊義勇軍聯軍共380人分水陸兩路向10000清軍發動進攻。2小時之後殲敵300獲得完全勝利。經此一役後,義勇軍擴展為萬國商團,並定44日為商團建軍節。
1854129日,上海自由市因自身發展需要,向上海粵軍發出最後通牒,遭到拒絕。14日,法國艦隊司令辣厄爾帶領聯軍向粵軍宣戰,獲得完全勝利。歷史學家劉仲敬認為,滬滿戰爭和滬粵戰爭雖然短暫,卻有重大的國際政治意義。上海自由市從此贏得了事實獨立,掌握了遠東各國的外交樞紐和貿易樞紐。
    上海歐洲議會
劉仲敬先生在其《諸夏紀事本末》中寫道,1854711日,上海市議會成立。第一屆市議會七位總董由歐裔上海人組成:凱威廉(William Kay)、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金大衛(DOKing)、費龍(CAFearon)、 金能亨(Edward Cunningham)、斯金納(J.Skinner)、白朗(WSBrown)。新《土地章程》將歐裔上海市民的排他性權利,有條件地向新移民開放。新移民大部分是吳越難民,也包括印度各邦、南洋各邦、香港、韓國、日本的移民。
1862113日,上海市會議和吳越士紳會議簽署軍事同盟協議。不久吳滬特殊關係引起了江淮利亞盟軍的嫉妒。十九世紀的上海自由市像二十世紀的以色列一樣,雖然地理上遠離歐洲,在政治上卻是歐洲的一部分,降低選民團財產資格的節奏,基本上符合英國本土的議會改革。市議會的立法(Byelaws)經納稅人會議批准後,在各保護國外交代表監督下,適用於上海自由市全境。上海民族構建的基礎,隨著上海自由市的民主化而日益鞏固。
    自由與文明的驕子
劉仲敬先生在其《諸夏紀事本末》中寫道,上海自由市技術升級的時間表,僅僅稍微落後於英美,領先歐洲大多數國家數十年,更不用說亞洲和非洲了。如果只計物質成就,1922年的斯德哥爾摩尚不足以比肩1882年的上海。滿洲、日本、韓國、越南、暹羅和諸夏各邦的盛衰成敗,無不以自由市資產階級的意志為輕重。自由市在遠東貿易海岸的歐洲城市當中,隱然以領袖自居。諸夏愛國者通過自由市體驗了歐洲多國體系的道義水準,不禁嘆為觀止。
1885年路易•巴斯德發明接種法,1887年成立巴斯德研究所。1890年上海自由市議會討論引進該接種實驗室,並由巴斯德實驗室提供最新材料,距离全世界科研最前沿的时间差不过三到五年。吳越鄉民在1890年來到上海,就能行使米留科夫和福澤諭吉求之不得的言論自由,享有安徒生和契訶夫尚未領略的生活科技,蔑視折磨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疾病。讓我們聽聽劉仲敬的怒吼,百年以后的上海人如果能够得到一份日本和韩国工人不屑的擦洗尸体工作,就要以同胞当中的幸运儿自居了。自由与文明的骄子,到底是毁在谁的手中?
    上海民族之母---英僑
Shanghailander,是指居留在上海租界的一群特殊英國僑民。來華英僑分為四類居留者、在華經商的英國商人和公司職員、傳教士和政府官員。出居留者社團人數最多 ,與其他三種英僑有很大差別 ,他們在文化上、經濟上自為一體 ,是一個具有鮮明特徵的利益集團。
居留者大多在上海的英國企業、工部局機關、工部局警察局就業。在通商口岸工作的大多數英僑屬於工人階級或中下層。退伍軍人 Maurice Tinkler等人的檔案表明 , 1919年加入工部局警察的人大多是農民、工人、碼頭工人和大兵。有些居留者從事房地產投機。也有些居留者為小商人,他們經營小旅館、小商店,做鋼琴調琴師、書商,開牛奶棚。到 1922 ,公共租界工部局各機關有英籍僱員 600名之多。
無論是居留者還是海外公司的僱員,其生活軌跡不外乎如下幾個階段:受聘來華,融入英僑社會,工作二三十年,最後退休,有的回到“陌生”的祖國,也有的留在中國,或遷居到其他英國殖民地。有的英國人定居在上海 ,生兒育女 ,延續 2代至 3代者所在多有。
對很多英僑來說 ,到中國就意味著其生活方式和社會地位上了一個檔次。 Maurice Tinkler 出身於蘭開夏一個五金商人的家庭,因家道中落,1915年便輟學參軍 ,成為下等兵 ,在西線服役三年半。復員後在英國找不到工作 ,便申請加入上海工部局警察。1919 8 ,他來到上海滬上的所見所聞令他發出由衷的感嘆 ,他在家信中寫道:
上海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城市,英国的市镇将被它甩到一百年之后—— 这可决不是夸张。它堪称世界一流的大都市,远东最漂亮的城市。入夜,灯火通明,管弦乐团在黄浦江畔的公园内,绿树葱茏,一旁是美丽的喷泉,到处洋溢着狂欢节的气氛。……而且似乎人人都有最新式的美国轿车。
    暗香殘留
上海歐式自治城邦淪陷距今才75年,大量歷史資料猶存,出生於租界時代的上海人還活着,這一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為上海文明和上海民族的再發明,再建自治城邦,甚至獨立建國,提供了除滿洲國以外的諸夏所沒有的天賜地造的優勢。
滿洲國於19321945曾獨立建國,歷史比百年上海自治城邦短許多,但由於是獨立建國,就滿洲復國而言,的確比上海更具備法統資格和歷史條件。然而滿洲國是由日本扶持建國,上海是由英美等十二國建自治邦,兩國文明度相較之下,有歐亞之別。即使是兩國淪陷之後,上海仍然保持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而滿洲舊地東三省,卻獲得新聞聯播收視率最高的榮譽,着實令人遺憾。
上海和於自己淵源頗深的諸夏之一吳越相比,也存在巨大優勢。吳越概念是一個傳統意義上民族文化共同體。而上海民族是由第一代上海人歐美上海人發明而來,上海租界自治城邦也是由歐美人建立,上海民族更像一個經濟共同體,上海更像一個歐洲城市而非諸夏的城市。受中共文化的破壞和滲透,吳越文化和海派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一樣,都遭受了同樣的滅頂之災,導致諸夏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別越來越模糊不清。然海派文化中絕無僅有的歐美基因,猶自散發着獨特的芬芳。
(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